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4 09:00:4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井冈山会师是一件值得也必须浓墨重彩的重大历史事件。正如栗裕大将所说:“井冈山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区的斗争,而且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背景

1927年的春夏,整个中华民族沉浸在凄风苦雨、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向共产党举起屠刀,接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的共产党员人数由57900多人锐减至7000多人。在这种危难时机,中共中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81,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贺龙等领导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北伐军2万余人,在江西南昌发动了举世震惊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后,部队主动撤出南昌城,南下广东,准备再行北伐。10月初,起义部队在广东潮州、汕头一带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堵截,部队被打散了。这时,朱德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毅然收集余部,深入粤闽边界和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

192799,以毛泽东为前委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湘东赣西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4个团5000余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进攻长沙。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从江西的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取道湖南的浏阳、平江分两路向长沙进攻。但是,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部队严重受挫。在秋收起义部队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召集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在文家市的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前委书记毛泽东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等人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湘赣边界的农村退却。920,只剩1500余人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开始了向井冈山的艰难转移。第二天部队转移途经萍乡芦溪镇时,遭到了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包围,战斗中,年仅22岁的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遭此重创的秋收起义部队官兵情绪十分低落,悲观失望的思想笼罩着起义部队。在秋收起义部队面临散摊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在永新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将起义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在连队,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主义制度。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部队焕然一新,部队更精练了、工作更民主了、党员的作用更强大了、士气更高昂了。103,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发到达古城。107,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在宁冈县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首领袁文才的协助下,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象山庵建立了后方留守处,在茅坪的攀龙书院办起了后方医院,毛泽东则率领主力部队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工农革命军抵达炎陵县水口村时,毛泽东得悉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受挫的消息,果断放弃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1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一边十分艰难地在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一边主动派员联络在湘赣边界开创根据地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此同时,朱德、陈毅还对部队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19281月,朱德率部向湘南进军,智取宜章县城。“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在湘南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19281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先后又攻克郴州、永兴、耒阳等县城,帮助这些县建立了革命政权,实行了广泛的插牌分田运动;各县都组织了农军师、独立团,武装起义的烈火燃遍了整个湘南。”(曾宪文、刘晓农《井冈山斗争史话》)湘南革命运动正当如火如荼之时,由于敌人重兵反扑和湘南特委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湘南起义遭到失败。此时此刻,朱德反复权衡利弊,顶住湘南特委的压力,在大兵压境、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从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出发,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撤离湘南,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靠拢。

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虽然远隔千里,各自一方,但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都在积极了解对方的情况,寻找对方的踪迹,向往双方早日相聚。“功夫不负有心人”,两支部队经过三次联络,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交流了两军建议的经验,最后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19284月底,朱德、毛泽东两位世纪伟人相聚在宁冈的龙江书院,两双扭转中国历史的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和中国革命史从此揭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龙市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踏上了胜利的起点。192854日,朱毛两部在龙江河畔的沙滩上召开了会师大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宣告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尔后,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红四军的成立,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革命武装部队。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在我军建军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军会师,形成了中国红军的主力部队,保存了一批坚定的红军政工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使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有了坚强的后盾,从而坚定了边界党和边界人民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957年,朱德为纪念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见,挥笔写下了彪炳千秋的《井冈山会师》:

革命雄师会井冈,

集中力量更坚强。

红军领导提高后,

五破围攻固战场。

19616月,朱德同志有感于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又挥笔题写了《红军会师井冈山》,歌颂井冈山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红军荟萃井冈山,

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

人民专政靠兵权。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栗裕:《激流归大海》),它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栗裕:《激流归大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井冈山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意义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1、井冈山会师壮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雄师会井冈,激流归大海。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如果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会师汇集了湘赣边界革命的武装力量,井冈山业已成为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汇合点、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中国胜利的出发点。井冈山会师的主要武装力量包括:①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②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③湘南起义农军;④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⑤根据地内各县组织的暴动队、赤卫队等各种地方革命武装等等。192854宣布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统辖3个师9个团计1万余人(后取消建制,红四军缩编为4个主力团,计6000余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规模最大、兵员最多、影响最深、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革命武装部队。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红四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井冈山会师保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及优秀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炼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井冈山会师后,一大批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工农红军指战员,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得到了锻炼和磨砺,增强了革命信念,培养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对敌作战水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会师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军队,不只是要会打仗消灭敌人,而且还要会做群众工作,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的政治任务。只要我们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胜利。”(李小三:《解读井冈山》)。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两支部队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南昌起义部队(后编为二十八团)擅长对敌作战,军事战斗能力强。秋收起义部队(后编为三十一团)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思想发动工作成绩突出。两军会师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有力加强,红军指战员的指挥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在伟大的井冈山斗争中,一大批优秀红军指挥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历经艰辛磨砺,遍尝甜酸苦辣,脱颖而出,锻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伟大预言得到了应证。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井冈山人民,在湘赣边界开创了伟大的井冈山道路,中国人民在井冈山道路的基础上,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历数井冈山斗争的参加者,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5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占所有元帅的二分之一;栗裕、谭政、黄克诚3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占所有大将的三分之一;邓华、朱良才、李聚奎、杨至成、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赵尔陆、黄永胜、赖传珠14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王辉球、王紫峰、毕占云、杨梅生、李寿轩、肖新槐、张令彬、张国华、欧阳毅、赵镕、姚喆、周玉成、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20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张平凯、赖春风、刘显宜、黄连秋、郑效峰、陈云中、曾敬凡、龙潜、彭龙飞12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陈正人、江华、刘型、李立、李克如、吴仲廉、杨立三、张际春、周里、贺敏学、贺子珍、高自立、黄达、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寿祺、谭政文、肖明等担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领导职务。井冈山会师,保存了一大批红军政工干部和军事干部,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栋梁和民族精英。井冈山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红军将帅的摇篮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3、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朱毛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个月的各项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呈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的喜人局面,井冈山斗争形势蓬勃发展。

井冈山会师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力。4月底,红四军首战五斗江,击破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红四军一占永新城,成立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5月中旬,红四军取得了草市坳战斗胜利,二占永新城,击破了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1928623日龙源口大捷,“打败江西两只羊”,击破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红四军随即占领永新、莲花,红色割据区域得到广泛推广。这时,“割据区域计有宁冈全县,永新全县,莲花全县,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乡,酃县之东南乡一部,横直数百里”(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225日),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继茶陵、遂川、宁冈、永新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井冈山会师促进了红色区域的推广,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应运而生,酃县、莲花工农兵政府宣告诞生。边界各县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边界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边界党组织得以壮大。边界的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得以迅速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4、井冈山会师开启了毛泽东和朱德革命友谊的壮丽篇章。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两位历史巨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了一致的革命目标,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走到一起来了。从此,毛泽东和朱德两位扭转历史乾坤的历史巨人作为一个坚如磐石的政治联盟活跃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挑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他们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不断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中国现代史和国际共运史上许多奇迹和神话。朱毛合二为一,形领神会,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其威猛神奇出乎人们的预料,超乎人们的想像,甚至令人难以置信。朱毛红军成了敌军闻风丧胆的英勇部队,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革命铁军,成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强柱石。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在灵与肉的博击中、在心与神的结合中,毛泽东和朱德缔结了深厚的革命战斗友谊。这种友谊,是任何艰难困苦、任何外界力量、任何时代都分割不了的。毛泽东和朱德这种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友谊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的克坚破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这种友谊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伴随这两位历史巨人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文革”期间,朱德受到“四人帮”的迫害,毛泽东割舍不了与朱德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缔结的这种无产阶级感情。19711220日,78岁高龄的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的书房里接见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时,指着坐在自己身边的、时年85岁的朱德充满感情地说:“这是我们的好司令、红司令,不是黑司令。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是连在一起的。”言谈举止中间,无不彰显两位伟人的深厚友谊。毛泽东和朱德从井冈山会师开始缔结的这种纯洁的战斗友谊,是共产党人的楷模,同时也是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并肩战斗的一个缩影,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