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4 08:58:04


井冈山是一座雄伟秀丽而光荣的山、影响深远而厚重的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的最初奠基石。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离不开井冈山;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离不开井冈山;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毛泽东思想史,离不开井冈山;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作风,离不开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探索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联系在一起。井冈山的道路通天下。实际上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最后引导到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形象说法。井冈山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迄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史。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政权,都是从井冈山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秋收起义的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发的过程中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在井冈山下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人民军队的力量越战越强。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人民军队的摇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演了许多无比精彩、悲壮、曲折、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井冈山斗争为标志的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最后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领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指引中国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理论结晶。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时期。井冈山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还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实现党的纲领特别是民主革命纲领,提供了重要基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就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奋斗目标。尔后,中共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经过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大革命蓬勃发展。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革命面临危急关头,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继续高举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旗帜,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八七会议的召开、一大批共产党人参与的起义和暴动,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这就是要继续坚持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际上是继续探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应运而生。在此前后开展的其他起义和斗争,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的表现。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者、脱离革命队伍乃至叛变革命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实现党的纲领丧失了信心。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应有之义。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对全国的政治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根本不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而是对工农阶级进行更加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这也是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一党一派的私利。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同时,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就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成为支撑共产党人的高尚理想和信念。这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从无到有、创建发展的重要原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特点。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党内对于要不要枪杆子没有异议,连最保守的陈独秀也一再说,要使农民武装化,让农民到国民党部队中去“当兵”,待时机成熟再哗变;毛泽东积极主张上山,因为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张国焘以为可以上山,但不必与共产党发生关系,可以抢富济贫;共产国际代表和一些同志主张攻打城市。党内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是武装斗争的方式问题,即如何拿起枪杆子,拿起枪杆子以后到哪里去。因为依照俄国的经验,革命的胜利主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暴动。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的若干起义,主要是在南昌、广州等大中城市。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始也是以攻打长沙为目标。但实践证明,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敌人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比较薄弱,革命力量要想在城市发展比较困难,因此城市中心暴动、起义屡屡失利。正如毛泽东所说:“为什么我们走上井冈山呢?因为下面住不得,所以才上山去,有什么法子不上井冈山,打游击战,因为要实行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便是反帝反封建,我们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里插,就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实际上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正确方向,即突破城市为中心的模式,开始探索在中国农村建立根据地,最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也从1928年初起通过多种途径在全国各地陆续传播开来,其中党中央的肯定和赞扬起了重要作用。从1928年1月起,井冈山多次写长篇报告和派人到中央,详细汇报创建根据地的具体经过、经验教训及斗争现状等;湖南、江西两省委也多次向中央报告湘赣边界的情况,使中央对湘赣边界的斗争由不满意、指责到肯定、赞扬。1928年6月4日,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指示信中,对井冈山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称:“惟朱、毛在湘赣边界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以后,中央在给各地的指示、信件、主办的党报、党刊、全国性的会议上,不同程度地介绍、推广了井冈山的经验。1929年,中共中央在给湘鄂赣、四川、福建、左右江等地党组织的信件中,多次提及井冈山、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号召各地向井冈山学习。井冈山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光辉起点,也是为实现党的纲领特别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进行的伟大实践。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大特色是工农武装割据。党领导下的武装割据,离不开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还在向井冈山进发的途中,毛泽东就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三编进行改编,建立了党委制、党代表制和“支部建在连上”,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同时,还在红军中发展新党员,并力图争取在红军中发展相当数量的党员,以保证党的任务的完成。  

  井冈山时期,军事斗争是主要的任务。国民党反动派多次组织“会剿”、“进剿”,企图消灭井冈山上的革命力量。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除了保证党的领导,还在军队内部实行了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加强对红军指战员的思想教育,使之明确红军的三大任务,除了打仗外,还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打土豪筹款,也是重要的工作。“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在宣传群众方面,对敌军的宣传也是重要方面。另外,还注意加强部队的军政训练,提高红军的素质,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军政指挥员。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建军宗旨,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新型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打下了基础。  

  事实证明,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红军是保证党的政治任务得以完成的武装集团。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正如毛泽东所说:当年“被逼上井冈山,为什么能够在山上?就是有这枪杆子。它打出游击队,从小到大,打出红军,打出政权,没有枪杆子的地方,那里有没有政权?有没有工会、农会?”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在根据地群众的支援和帮助下,多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会剿”、“进剿”,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存了红军的精华,而且积累了红军作战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游击战术,毛泽东和朱德还将其概括为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也成为人民军队长期遵循的重要作战原则。  

  井冈山时期,除了正规的红军,还建立了革命群众的武装组织如赤卫队、暴动队等。这些地方武装有的脱产,有的不脱产,分别由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农民或壮年农民组织。他们以梭标、鸟枪为武器,以乡为单位,主要任务是镇压反革命、帮助红军作战。这些群众武装组织在开创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中,积极配合正规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毛泽东提出,军队的武装要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在不降低红军战斗力的条件之下,必须尽量帮助人民武装起来。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障;人民战争,也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  

  总之,井冈山的斗争,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党领导下的军事斗争提供了经验。1928年11月31日,中共中央给福建省委的信中,介绍和要求福建“尤应注意朱毛许多战争的经验与他们行动的轨范”。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摇篮,也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积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斗争的经验。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争取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包括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使中国人民能够翻身作主人,享受到政治上应有的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一直为实现人民民主而努力。但只是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才摒弃旧的政权办事机构和制度,积极领导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也叫工农兵政府。虽然当时建立的工农兵政府还很不成熟,很有完备,但在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却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也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1928年5月成立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是边界最高政权机关,下辖6个县政府和一个特别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该级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及常委会,并设立财政、文化、土地等工作部门。工农兵政权的建立,使过去当牛作马的穷苦人在政治上翻了身,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由群众会议选举的政府机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因此,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人民政权得以生存的基础。这也成为井冈山斗争的一条宝贵经验。1928年7月30日,党中央在给四川省委的指示信中明确指出:“朱、毛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到处都与广大群众的斗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你们必须认识这一极宝贵的教训”。  

  虽然毛泽东很不满意井冈山地区工农兵代表会的现状,认为“名副其实的工农兵代表会组织,不是没有,只是少极了。”但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新型人民政权的雏形。毛泽东也看到存在的问题。他在1928年11 月25 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井冈山地区“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许多地方无所谓工农兵代表会”,主要是“群众会往往一哄而起,不能讨论问题,不能使群众得到政治训练,又最便于知识分子或投机分子的操纵。有些地方有了代表会,但也被认为是临时的选举机关,选举工作一结束,大权揽于政府的执行委员会,代表会便再不谈起” 。这些不足在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要有相当的时间来进行克服。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领导建立民主政权的实践,为党领导人民政权建设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毛泽东对政权建设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他分析工农兵代表会有名无实的原因,一是“缺乏对于代表会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战争年代要进行工农兵代表会这种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因为“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才是“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二是传统旧习惯的影响。“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影响很深,人们常常把政治看作帝王或政治家个人的事情,“莫谈国事”成为许多人回避政治斗争的理由。他们认为民主制度太麻烦,还是一个人说了算更简单。这当然是一种对民主政治认识不够甚至愚昧落后的表现。  

  毛泽东提出了使工农兵代表会的政治制度真正得以实施的两条意见:一是充分显示“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在革命斗争中的“效力”,“使群众了解它是最能发动群众力量和最利于斗争的”。这样群众就会真心诚意地拥护和喜欢民主制度。二是必须制订一定的具体制度来保证根本的政治制度的实施。毛泽东提出,必须依据中央的大纲,“制定详细的各级代表会组织法”,以便工农兵代表会的组织有法律依据并逐渐形成制度。在毛泽东看来,工农兵代表会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愿望,是真正的权力机关;政府组织则是执行机关,政府的权力是工农兵代表会赋予它的。人们常常把工农兵政府作为权力机关,忽视了权力的来源是代表会代表的广大民众,结果就出现了政府脱离人民,不坚定地领导人民没收及分配土地,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廉洁奉公,不坚定地领导人民向反动势力斗争的情况。因此,毛泽东强调,政府必须以代表大会为“依靠”,其处理事情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毛泽东不仅提出了代表大会与政府之间是从属和派生关系,而且强调了政府工作应该自觉地实行“民主集中主义”。他以批评的口吻谈到政府的委员会“很少开全体会”,“遇事由主席、秘书、财务或赤卫队长(暴动队长)各自处理决定”是一种错误的作法。  
   
  为了保证工农兵政府的工作顺利,除了加强政府的民主制度建设,还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因为党领导建立了政权,党政关系的密切在所难免。但在井冈山时期,以党代政的现象严重存在,这就影响到政权的工作。毛泽东指出,当时的井冈山,“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威权,政府的威权却差得多。这是由于许多事情为图省便,党在那里直接做了,把政权机关搁置一边,这种情形是很多的。”怎样正确地解决党和政府的关系呢?毛泽东提出了两项重要原则:一是“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这是不可动摇和忽视的原则。二是“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这就是说,既坚持党领导政府的原则,同时又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不能图省事而由党完全取代政府。换句话说,党的主张,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来贯彻,必须把党的主张变为政府的法律、政策。毛泽东认为:“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命令的错误办法,是要避免的。”  

  争取和实现民主政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曾指出,井冈山时期“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当时,红军的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红军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强调说“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井冈山时期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争取民主政治的努力,为以后党领导民主政权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党重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提供了重要经验。  

  在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势单力薄。为了坚持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法宝,尽可能的团结和争取一切可能团结和争取的力量,同反动派作斗争。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当地农民武装,从而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使革命武装在井冈山得到休养生息的基地,使秋收起义点燃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上得以保存。可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统一战线的法宝,广泛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结果。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实际上就是一支带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武装力量。其中,既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起义而参加了秋收起义;同时还有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或工农自卫军;还有一支是准备起义的安源路矿的工人武装。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于1927年9月9日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爆发后,5000余人的起义军分别向平江、浏阳、萍乡推进,准备最后进攻湖南省会长沙。战斗进行很不顺利,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果断地放弃了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火速退兵文家市,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斗争,一方面保存、发展武装力量,一方面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在部队到达三湾进行改编的同时,毛泽东派人先后与井冈山上的农民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取得了联系。袁文才和王佐都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还是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他们退到井冈山上坚持斗争。他们对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存有疑虑,担心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当时工农革命军中有人提议解除袁文才、王佐的武装,说是他们那几十支枪,一包围缴械就完了。毛泽东反对这种意见。他说,这太狭隘了,度量太小啦。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呢!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毛泽东站在统一战线的立场,耐心地说服了其他同志。于是,工农革命军对袁文才、王佐采取了积极地争取改造政策并取得成效。由于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工农革命军得以在井冈山上设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以后又将部队带上井冈山。所以,争取袁文才、王佐,可以说是毛泽东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因为毛泽东主张对袁文才、王佐进行争取和团结工作,并送了他们最看重的枪支,所以有人向上级告状,说毛泽东不执行中央打长沙城市的指示,逃避斗争,到山区同绿林为伍,并送了大批枪支。实际上毛泽东决不是什么逃避斗争,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争取袁文才、王佐,请他们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面临的具体困难如伤病员的安置等等。毛泽东非常重视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的教育改造工作,还派人帮助他们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毛泽东多次同袁文才、王佐交谈,既肯定他们反对土豪劣绅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们受封建帮会影响、政治目标不明、阶级界线不清,循循善诱,帮助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袁文才对此很受感动。王佐也逢人便说:“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同他谈上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袁文才、王佐的部队逐步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和士兵委员会,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都有很大提高。王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支农民武装,变成了工农革命军的一部分。党的统战工作大见成效,袁文才、王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立下了功劳。可以说,对袁文才、王佐统战工作的成功,是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关键一环。如果没有袁文才、王佐的支持,工农革命军不可能在井冈山上站稳脚跟,其处境会更加困难。  

  井冈山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包括对国民党军队的争取。毛泽东重视对敌军的瓦解,特别是重视优待俘虏。在1928年2月进行的宁冈战斗中,工农革命军取得了歼灭敌人一个营又一个团的胜利,俘虏敌人近300名。在把这些俘虏押回驻地途中,出现了打骂俘虏、搜俘虏腰包等不良行为。毛泽东发现后,立即提出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他向工农革命军的官兵们说明: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被作为壮丁抓来的穷人,不应该打骂他们,而要进行说服,教育他们反戈一击。毛泽东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对伤病俘虏给以治疗;经过教育、治疗后留去自由,留者开欢迎会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开欢送会并发路费。工农革命军优待俘虏的事实,戳穿了国民党散布的“共匪见人就杀”的宣传。国民党赣军杨池生部出版的《九师旬刊》惊叹:这种做法“毒矣哉”!放回去的俘虏本身就是红军最好的宣传员。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还提出和实行了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一起进行民主革命的思想。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决议;11月25日又向中共中央报告井冈山斗争的情况。在这些文件中,毛泽东总结了上井冈山一年来革命斗争实践,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他指出:“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一方面有少数小块地方的红色政权,一方面全国人民还没有普遍的民权,工人农民以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受了很大的打击,非买办豪绅阶级的资产阶级也受了打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要转入沸热的全国高涨的革命中去,则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权主义斗争的发动,是必经的道路。” 这就是说,只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可能回到统一战线中来的。  

  应该采取的正确政策是什么?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争取中小商人,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他认为,在1928年2月以前,工农革命军对小资产阶级政策是比较执行得好的。 但后来被上级批评为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政策,“对城市中等商人的没收和乡村小地主富农的派款,是做得很厉害的”。毛泽东指出,“这种打击小资产阶级的过左的政策,把小资产阶级大部驱到豪绅一边,使他们挂起白带子反对我们”。这种“左”的错误政策以后在实践中碰了壁,才逐渐改变,使情况有所好转,红军同小商人的关系也有了改善。毛泽东还报告说:对中小商人实行保护的正确政策,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商人不再害怕红军,而且说红军的好话,根据地的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了。红军还帮助农民和小商人,打掉了横征暴敛的靖卫团,取消了不合理的税收,这些都得到农民和中小商人的拥护 ,为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毛泽东还提出了要重视农民中的中间阶级问题。他认为,农村中可略分为三种阶级,即大、中地主阶级,小地主、富农的中间阶级,中农、贫农阶级。有一段时间,因为边界对土地采取全部没收、彻底分配的政策,所以对豪绅阶级和中间阶级同样的打击,使中间阶级成为土改的障碍,有时甚至投靠敌人。对中间阶级的过重打击,使贫农阶级成了孤军,“此问题实在严重得很”。毛泽东认为:“全国革命低潮时,割据地区最困难的问题,就在拿不住中间阶级。中间阶段之所以反叛,受到革命的过重打击是主因。” 毛泽东指出了“左”倾机会主义政策对革命根据地建设所造成的不良作用,说明加强对中间阶级统战工作的必要性、迫切性。贫农阶级要摆脱孤军奋战的境地,就必须放弃对中间阶级打击过重的政策。除了政治上的考虑,怎样有利于经济上的发展,也是毛泽东考虑的一个因素。  

  中共中央很重视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和经验,曾要求毛泽东发布一个包括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纲。毛泽东则将小资产阶级问题放在民主革命这个大的背景下,希望中央制订一个包括工人利益、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整个民权革命的政纲。这充分反映出毛泽东全局观念和统一战线思想。他不是孤立的强调争取中小商人,实行保护工商业,而是把政策的制定和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团结争取更多的革命力量紧密地联系起来。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农民武装的统战工作,细致周到而富有成效;对国民党军队的瓦解工作也初见成效;对中小商人的争取和对工商业的保护;对农民中的中间阶级的重视,等等,都是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正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才重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革命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并积累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宝贵经验。  

  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经济问题、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中国人民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但在井冈山时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把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上了议程,变成了现实。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级政府,适时发布发展农业生产和号召和布告,引导督促农民耕种,并发动农民整修圳坝,搭桥铺路,一些县还制订了封山植树的规定。为解决劳力、农具和耕牛不足等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组织红军指战员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组织发动妇女和政府工作人员参加生产,保证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发展创建军需工业,以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商业贸易方面,井冈山根据地采取了开办贸易圩场、公卖处、自行铸造银元等措施,还废除了反动派设置的苛捐杂税,没收大土豪、大奸商的烟馆、赌行及其商号,组织力量进行对外贸易,缓解了根据地供应的不足,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还在深入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对土地占有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领导割据地区深入开展了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开展分田斗争。毛泽东指出,“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是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级政府均成立土地委员会负责领导土地革命运动,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毛泽东还于1928年12月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明确规定了土地的归属和分配办法。井冈山地区土地革命的实施,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加速了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  

  但是,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井冈山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仍然是极大的问题。毛泽东在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困难难免。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改善生活条件也是应该的。这就是共产党的领导责任所在。所以,毛泽东强调:“这种困难,在全国总政权没有取得以前当然是不能免的,但是这种困难的比较地获得解决,使生活比较地好一点,特别是红军的给养使之比较地充足一点,则是迫切地需要的。”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注意经济问题的解决。因为经济问题能否得到相当的解决,直接关系到革命根据地的生存,也关系到革命的成败。“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  

  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也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还在上井冈山前,毛泽东就要求部队遵守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三条纪律虽然是从做好群众工作的角度提出,但有两条和经济问题紧密联系。一是打土豪款子要归公,这对于保证部队的经费给养十分重要;二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是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如果没有纪律要求,不能和井冈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得不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不可能建立。  

  为了保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还提出了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1928年1月4日,工农革命军攻下了遂川县城。部队派人下乡,动员和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但也有些人把商人、小贩的货物没收了,甚至把药店里称药的戥秤也拿了。毛泽东进城后找群众谈话,了解群众对部队的反映,从中发现了问题。他很快集合部队,提出在城市中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并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这形成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又发展为“八项注意”。这些行动准则虽然是作为组织纪律来要求,对中小商人的保护虽然不排除政治上的考虑,但同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可见,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买卖讲公平”的纪律,加上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商贸易金融的政策,使党和红军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同时也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改善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可能,为党以后领导经济建设提供了初步的经验。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党在战争和农村条件下进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就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重视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过程。毛泽东曾说,湘赣边界的工作,从1927年年10月做起。开头,各县完全没有了党的组织。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初步立足之后,及时召开当时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把重新建立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同时,毛泽东还提出加强对边界斗争的领导,建立中共湘赣特委的意见。1928年5月2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了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和扩大红军、革命根据地等项任务,选举了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有利地加强了湘赣边界党的组织力量,使井冈山的斗争出现了新的气象。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其他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如果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即使以“乡村为中心”,也难免要失败。事实上也是有许多地方是失败了的。如周恩来曾讲到海陆丰的情况。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但结果还是失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那里无产阶级领导的思想没有展开 。  

  井冈山上,毛泽东特别重视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特别是红军中党的建设更是毛泽东关注的重点。他向党中央报告红军中党的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及湘南农军和井冈山的部队胜利会师后,组成了一支当时最强大的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鉴于党在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时,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使在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的教训,同时也参考了三编改编中“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红四军成立时建立和完善了党的组织,在部队中形成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组织机构。  

  同时,红四军还积极发展党员,使“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最近决定在战斗兵中发展党员数量,达到党员非党员各半的目的。”事实上红军时期党员基本上只达到部队的三分之一。毛泽东还特别注意各党支部书记的配备和素质要求。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现在连支部缺乏好的书记,请中央从各地不能立足的活动分子中派遣多人来此充当。”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还实行了“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强对党员教育特别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对于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至关重要。红旗能够打多久,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针对这些大家关心和存在疑虑的问题,毛泽东做了大量的释疑解惑工作,实际上也是革命理念和信念的教育。毛泽东还从党主要在农村中领导革命斗争和党的组织发展主要是吸收农民加入到党的队伍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出发,郑重地向党中央提出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因此,井冈山的党组织提出,在加强党的队伍的同时,必须对大批的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克服和防止农民思想,铲除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意见非常重视,给予充分肯定。1929年3月17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贺龙同志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在朱、毛军队中,党的组织是以连为单位,每连建立一个支部,连以下分小组,连以上有营委、团委等组织。因为每连都有组织,所以在平日及作战时,都有党的指导和帮助。据朱、毛处来人说,这样组织,感觉还好。将来你们部队建党时,这个经验可以备你们参考。”  

  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特别是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经验,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土地法》等重要文章和文件。毛泽东仅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涉及到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若干方面,提出了有关政治、军事、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观点,特别是在探索中初步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道路理论,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尔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的系统阐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提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阐述了民主主义制度的建设,重视经济问题、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领导等等,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坚实基础。井冈山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十分不易。毛泽东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进行理论创造的过程也十分艰辛。正如周恩来所说,当时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失败的,还曾给毛泽东以处罚,解除了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还处罚了其他同志。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成功的。他把起义的农民武装和武汉的警卫团带出来,到了井冈山,创造了井冈山根据地和以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而且,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给予了深刻的启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坚信革命的成功并为此而禅精竭虑、百折不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胸怀和杰出的创造精神。井冈山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业绩将永远的联系在一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实现党的纲领、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定不移地抓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搞好党的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和理论创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毛泽东曾讲过:“我毛泽东不是一上井冈山就有现在这个水平的,我是摸索试验前进的,我们的经验是打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宗旨和目标是要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使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伟大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但是,前进道路上还有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井冈山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此。这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自己脚踏实地为之努力。  



                 (来源:中井院网 作者:李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