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红四军序列考析补

发布时间:2017-10-24 08:51:09


关于朱毛井冈山会师时红四军的序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下简称《全史》)专有一节加以考析,笔者希望依据搜集到的资料,参加这一讨论。

首先来看《全史》中红四军序列表(19284-5月):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

教导大队大队长兼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19296月改任政治部主任)

第十师师长:朱德(兼)

党代表:宛希先

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

党代表:何长工

第一营营长:林彪

党代表:熊寿祺

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后叛变)

党代表:杜松柏(后叛变)

第三营营长:肖劲

党代表:吴弼

第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

第一营营长:朱舍我

党代表:xxx

第二营营长:李光化

党代表:胡世俭

第三营营长:肖荣标

党代表:彭晒

第三十团团长:刘之至

党代表:xxx

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因负伤由毛泽东兼代)

党代表:何挺颖

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兼)

党代表:何挺颖(兼)

第一营营长:员一民(后陈毅安)

党代表:毛泽潭

第三营营长:伍中豪

党代表:杨岳彬(后叛变)

第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

党代表:陈东日

第一营营长:袁文才(兼)

党代表:陈东日(兼)

第二营营长:王佐

党代表:康健

第三十三团团长:邓允庭

党代表:邝朱权

第十二师师长:陈毅

党代表:邓宗海

第三十四团团长:邓宗海(兼)

党代表:刘泰

第三十五团团长:黄克诚

党代表:李一鼎

第三十六团团长:李奇中

党代表:黄义藻

军直属单位:

特务营营长:宋乔生

党代表:敬懋修

红军医院院长:曹  

党代表:肖光球

   考析中,《全史》归结出三种说法,一是26团说,二是39团说,三是38团说。

26团说是依据毛泽东当年会师后,52在永新写给中央的信。39团说依据较多,有513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以及陈毅、何长工、黄克诚、肖克、李奇中、李克如、朱良才等当事人的回忆,还有物证,当年35团留下的标语。

最后,《全史》认定,“朱毛会师后确有过三个师九个团的编制。至于‘三师八团说’是指没有三十团,但历史文献有多处记载有三十团,此说大同小异。”

实际上,在以上提到的信及回忆文章中,没有看到上述这样详细的序列表,估计这个表是军史依据历史资料整理出来的。从表中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部队10师、11师序列比较详细,列出营级主官。

二、湘南暴动农军被分配在三个师,分别是二十九团、三十团、三十三团、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而除二十九团外均只有团级主官,唯独三十团,只有团长刘之至。

三、可以看出二十九团重要性明显强于其他湘南农军各团,序列列出营级主官,达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级别。显然是由于该团在湘南起义三个月中,其战斗经历和战斗力明显强于其他四县各团。

四、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4个农军团从其各团主官的姓名,即可看出其分别为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四县农军。

五、唯独从直下长刘之至的经历,看不出三十团那个县的农军。据王健英所著《红军人物志》,刘为湖北黄冈(一说应城)人,1925年党员,黄埔三期生,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286月任红十师三十团团长。

根据《黄克诚自述》(第40页),朱毛红军会师后红四军编为三个师八个团,即没有三十团。后来部队改编,书中没有写明改编时间,从上下文看,应在5月下旬前后,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合编为三十团,由原第十二师参谋长刘之至任团长,三个团依次编为一、二、三营,黄克诚任二营党代表。再后来,“上级已决定把耒阳、永兴、郴县、资兴4个县的农民武装编成四路游击队,返回湘南各自的县去打游击。”

这是笔者看到的关于十二师、十师三十团最明确与详尽记述,认为可信,因为这是黄克诚自述的亲历。

另据《红一方面军纪实》(刘秉荣著  人民出版社200312月第1),当年6月中,湖南省委曾派袁德生以湖南省委特派员身份,带着湖南省委于619日给中共湘赣边特委及红四军军委的信来到井冈山,该信中指出:“此次三十团、三十三团退宁冈,军纪不好,随便任其返湘南游击,重演过去的错误(烧杀掠夺)……三十团、三十三团归四军军委调遣,……”

又据《陈毅传》第三章第四节《主持红四军“七大”》,其中提到:“……(219285月送三十、三十三团回湘南问题:两团皆是湘南地方武装,送他们回去是对的,但当时军委太无准备计划,不估量湘南敌情,简单的强调经济困难,又少枪枝,这是不对的。”

这里提及的三十团、三十三团恰与黄克诚所述互相印证。前文引述三十团团长刘之至任职时间为6月,也与黄克诚所述基本吻合。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将26团、39团、38团三种说法有机地联系起来。

朱毛红军会师后,编成3个师8个团,以朱德所部原南昌起义部队为28团,宜章农军为29团,约4000人。以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和原井冈山袁王所部为113132团,不足2000人,配以郴县农军(2000余人)编为33团。其余耒阳、永兴、资兴三县农军编为12343536团,3500余人(其中,耒阳700余人,永兴800余人,资兴2000余人。)。这样从人数上基本平衡,缺憾的是枪枝差异太大,12师师长陈毅戏称12师为“梭镖师”,只有100多枝枪,这也是后来撤销12师建制的原因之一。

团级建制不全的情况同样发生在营级,31团只有13两个营,32团只有12两个营,这并不奇怪。这样编制既照顾到部队的来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属关系,以确保战斗力不受影响;又相对平衡了人数、武器装备。需知当时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发展起来的部队归谁指挥。这样既可以避免各“山头”的一些矛盾,又起到激励各部努力发展本部的效果。

5月底,因补给困难,将343536三个团缩编为三个营,组建成30团编进10师,这时才又有30团的编制,说“又”是指52毛给中央的信,其中所指26团中似应有30团,只不过时间太短,只存在几天。但应说明的是,“重编”30团时已经没有12师了。此时又出现短暂的26团的建制。不久,前委又决定湘南农军除29团留井冈山外,其余四县农军回湘南各自的县打游击,也就是湖南省委619信中所提30团、33团。

从上述过程中不难看出,三种说法差别的关键是在30团。无疑30团确实存在过,至少在285月底到6月份,但考虑到时间差,若以团为单位,应该说,19285--8月红四军编制最大时只有八个团,也就是,两次有30团时都没有12师。

(本文作者系八路军115师代师长、井冈山老红军陈光之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