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井冈儿女永远怀念您

发布时间:2018-06-07 14:45:08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作者: 郭兵

五月的井冈山,丛丛簇簇的杜鹃花五彩缤纷布满山冈。那殷红的、水红的、淡黄的、粉白的、嫩紫的,似云,似火,似绸,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1965年,就在这杜鹃花姹紫嫣红、妩媚娇艳的日子里,井冈山人民日夜思念的毛委员千里寻故地,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取名毛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毛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吉水县八都。明朝开国时,始祖毛太华随军远征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内),在当地娶妻生子。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年老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从此,毛氏宗族在这里垦荒务农。到毛泽东这一辈,已传二十代,大约五百年了。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十七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毛顺生善于经营,集中精力做稻谷和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个财东了。

毛顺生和大多数比较富裕的中国农民一样,试图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儿子。毛泽东从六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毛顺生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精明的人,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对毛泽东来说,却促成了他最初的反抗心理。

毛泽东对父亲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的抗婚了。十四岁那年,毛顺生按照古老的陋习,给他包办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毛泽东与这位比自己大几岁的姑娘并无感情,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和她同居。父亲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娘家在湘乡县唐家坨(后改为棠桂阁),同韶山冲只有一山之隔,相距十余华里。文家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小康。文七妹十八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

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患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52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挥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样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很感激。1920年1月23日毛顺生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50岁。

毛泽东的一生除了始终未承认的“毛罗氏”之外,共有三位妻子。一般认为,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原配夫人。杨开慧,字云锦,号霞,1901年11月6日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的板仓。父亲杨昌济,1912年从国外归来时,曾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毛泽东、蔡和森 等人教授伦理学。杨昌济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蔡等人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因此,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

1918年5月,杨昌济受聘北京大学,出任伦理学教授。8月19日,毛泽东、李维汉 、罗章龙等24名青年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第一次来到北京,暂住在杨昌济先生家中。这时的杨开慧,正当豆蔻年华,在父母的促成下,毛、杨两人相爱了。杨开慧喜书法、懂诗词,不施粉黛,志存高远,这使毛泽东非常爱慕。

1920年1月16日,一代学人杨昌济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去逝后,杨开慧和母亲及哥哥杨开智扶柩回到长沙,不久进入湘福女中读书,和后来成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杨开慧只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毛泽东任主事的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他们花了六块银元办了一桌宴席,招待长沙的几位亲友。从此,杨开慧一直协助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并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0年冬至1927年8月,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生活了7年,生育了岸英、岸青、岸龙3个男孩。杨开慧跟随毛泽东,四海为家,为了照顾毛泽东,她作为贤妻良母,默默地奉献了一切。

婚后,杨开慧把自己融入毛泽东的生活中,把毛泽东的生活当作她全部的生活。她在一篇随感中写道:“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所生之外,就是为了他。假设有一天母亲不在了,他被人捉住了,我要去跟着他同享一个命运。”这些话写于1929年6月20日。杨开慧牺牲前把它藏于长沙板仓住所的墙缝里,直到1983年才被发现。

毛泽东对杨开慧也是一往情深。在恋爱时,毛泽东曾写过一首《虞美人》寄给杨开慧,上阙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坐起薄寒中。”只有在热恋中的深情男子,才会写出这般温柔缠绵的词句来。

1923年底,毛泽东奉中共中央之命离开长沙到上海工作。临行前,毛泽东强抑感情,填词一首《贺新郎·别友》赠爱妻: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1927年秋收起义之前,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进行地下斗争。毛泽东初上井冈山,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收到这封信后,杨开慧写了回信,但以后再也没有收到第二封信。1928年10月,杨开慧写了一首怀念毛泽东的诗,题名《偶感》: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天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键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悬赏一千银元捉拿她。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入狱。敌人先施以软化,又施以酷刑,迫她交出地下党名单,交待和毛泽东的联系方法。杨开慧坚贞不屈。因许多知名人士出面保释,何键迫于压力,对下属交待:只要杨开慧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交保释放。但杨开慧严词拒绝,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就义于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时年29岁。一个月后,率红一方面军奋战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杨开慧遇难的消息,当即给姻兄杨开智写信:“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银元30元为安葬之资。

1957年2月,长沙十中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密友李淑一写了一首悼念亡夫柳直荀烈士的词寄给毛主席。毛主席于5月11日写下了一首广为人知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的“骄杨”即指杨开慧。这首词表达了毛主席对杨开慧的礼赞和怀念。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骄杨”作何解释时,毛主席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病逝,毛主席闻讯,发去悼念电报,其中嘱咐:“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

毛主席的第二位妻子即贺子珍,两人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结合,共同生活了10年,育有6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其余皆失散或夭折(请参阅《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贺子珍》一文)。

毛主席的第三位妻子即江青,两人于1938年11月20日成婚,育有一女即李讷。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的起点。毛泽东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前委书记、红四军党代表,他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了一年零三个月,随后转战赣南,在江西红土地上战斗、生活了整整七年。他的足迹遍布井冈山和江西红土地的山山水水;毛泽东思想中最光辉的理论创造是在江西形成的;他的政治、军事生涯是在江西开始崛起的。因此,毛主席对井冈山(乃至江西)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魂牵梦萦的眷恋,一种情有独钟的缘结。从1953年至1972年,毛主席先后18次到江西。

1965年5月下旬,正是井冈山莺歌燕舞、禾苗吐绿的季节。72岁高龄的毛主席千里寻故地,回到了阔别38年的井冈山。

毛主席是于4月从北京到达湖南长沙的。5月初,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先期上了一次井冈山,为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作准备。

汪东兴在井冈山宾馆召见了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袁林和负责接待、警卫工作的管理局副局长孙景玉,对他们说:“毛主席可能会来井冈山,你们要作好准备。这个事只告诉你们两个知道,准备工作也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功是你们两个的,过也是你们两个的。”

汪东兴等还为毛主席选择了房间。开始想把毛主席住的房间安排在宾馆的二楼,后来考虑上下楼不方便,最后便选中了一楼靠西厢较安静的115号套房作为毛主席的卧室,隔壁的117号单间改为毛主席的餐厅。

根据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在汪东兴的布置下,宾馆工作人员对房间的设备很快作了调整。光亮的蜡地板上铺上了地毯;两个稍低的单人沙发,各在四只脚上加钉了半尺长的木板条,便于主席坐起来方便舒适;柔软的席梦思软垫搬走了,临时加工了一付又长又厚的床板;从餐厅搬来一张四方饭桌,上面铺上白餐桌布,用来放书。

一切安排妥当,汪东兴、华国锋返回长沙,迎接毛主席上井冈山。

当时井冈山的交通还不发达。1960年虽然修通了井冈山至宁冈的公路,但路基不很扎实,时有塌方,路面也很差,到处坑坑洼洼的。为了解决毛主席上山的交通问题,在江西省委的布置下,宁冈、永新两个县委的负责人亲自组织民工抢修境内的公路,以确保路上不发生阻碍车辆通行的现象。

5月21日,毛主席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等人陪同,乘坐专列从长沙到株州,然后转乘汽车前往井冈山。

从株州往醴陵、攸县到茶陵,还不到200公里路程,由于路面不太好,车速不快,到茶陵县城时已是傍晚了。毛主席当晚便在茶陵县委办公楼住下。

晚饭后,毛主席兴致勃勃,踱出房门,踏着落日的余辉,来到院内散步,张平化、汪东兴跟随其后。毛主席背着双手,时而极目远山,时而仰观浮云,脸上闪现出欢乐的光彩。一会儿,毛主席喷出一口浓烟,缓缓说道:“三十八年了。三十八年前,我们路过茶陵很狼狈。那时,我们秋收起义的队伍一部分被敌人追赶着,一部分被敌人阻截着,到茶陵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毛主席说的是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后分兵游击的那一段。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组织发动并领导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途中,起义部队被敌人重兵包围,遭严重挫折。9月19日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部队经萍乡上栗、芦溪、莲花、永新三湾、宁冈古城等地到达宁冈茅坪村,一路上敌军围追堵截,加上一些人产生悲观动摇情绪,从秋收起义时的5000余人锐减至三湾改编时的700余人。在取得袁文才地方武装的支持于茅坪安家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沿湘赣边界游击。10月中旬,部队到达酃县水口,茶陵敌军分两路扑来。工农革命军遂分兵两路:一路由宛希先 率领绕道安仁,进占茶陵县城;另一路由毛泽东、张子清带领折向江西遂川。10月23日清晨毛泽东、张子清部在大汾遭遂川靖卫团肖家璧部突然袭击,部队被截成两部分,毛泽东率领一部经黄坳到达荆竹山,后被王佐地方武装接应进入大井、茨坪。

这时,茶陵县委领导请毛主席早点休息,毛主席却提出要看《茶陵县志》。县委书记李颖报告说:“茶陵没有修县志,现存的最后版本,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版的《茶陵州志》。”

毛主席说:“不管是县志还是州志,都想看看。”

县委领导马上派人找来一本《茶陵州志》送到毛主席处。毛主席得到志书后,一直阅读到深夜。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把阅看地方志作为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地貌物产、历史沿革、文化精英的一条捷径。每到一地,警卫员龙开富就专门为他收集报纸、杂志、方志、族谱等,贺子珍则为他剪辑、整理、保存。那时,毛泽东还常常因看不到报纸而苦恼。有一次,为了弄报纸来分析敌情,决策部队行动方向,红三十一团一营还专门到茶陵高陇谭延闿家抢报纸。谭家“赐书堂”里的书很多,战士们挑挑拣拣,挑了好几担送到茅坪。

第二天(5月22日)一大早,毛主席就起床了。县委的同志心切地要求见主席。汪东兴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高兴地说:“当然要见嘛!路过一次茶陵也不易啊。你先安排好,待我饭后就见他们。”

早饭后,毛主席接见了茶陵县委、县政府领导,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然后驱车前往江西。

汽车穿过秩堂,折向高陇。毛主席觉察到似乎方向不对,对汪东兴说:“我们走哪条路?从酃县不是可以进宁冈吗?”汪东兴答道:“酃县到宁冈的路不好走,还在修路呢。现在是经莲花,往永新,绕个圈走。”汽车在山中穿行,中午时分来到了江西永新县城。永新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毛泽东曾在永新西乡塘边等地蹲点调查,进行土地革命的分田试点;在永新召开过联席会议,抵制湖南省委的“左”倾错误;还有“永新困敌”,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敌人十一个团围困在永新城郊达25天之久;著名的龙源口大捷,“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指国民党军队杨如轩、杨池生两个师)”……当年,毛泽东把永新看得“比一国都重要”,提出过“大力经营永新”的光辉思想。

由于毛主席事先交待了“不要惊动地方上的党政领导”,江西省委只派了省委书记刘俊秀、副省长王卓超从南昌赶到永新陪同主席。

仲夏5月的山区,乍寒还暖,午后下起了小雨,地上湿漉漉的。永新当时只有一座招待所,一下雨,地面泥泞有些滑。永新县委书记梁建国等一脸窘态,生怕有什么闪失,赶紧上前搀扶主席。毛主席轻松地摆了摆手,大步朝房间走去。

午饭后,毛主席休息了片刻,接见了永新党政领导并合影留念。期间,永新的同志问主席午饭吃得怎样?毛主席笑着说:“这顿饭又吃到当年在永新吃过的腊肉、鸡、鱼、青菜,味道都不错,比当年吃得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

在当年硝烟弥漫、戎马倥偬的岁月里,毛泽东哪有“从从容容”吃顿饭的机会!即使在朱毛会师、三打永新后,他在塘边调查时也遭到地主民团反动武装的袭击。为了创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那时毛泽东真是没能“从从容容”地吃过几顿安稳饭啊!

随即,汽车继续开往井冈山。路过永新与宁冈交界处的小江区,毛主席嘱咐司机慢点开。他拉开车窗窗帘,问道:“这不就是三湾吗?”

这确实就是三湾!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村。由于在前一段长途行军中,饥饿、疲劳、疾病接踵而来,特别是芦溪战斗失利,少数人经不起战斗失利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的不辞而别,有的背叛革命。从旧军队过来的少数军官,打骂士兵等军阀作风时有发生,致使官兵关系紧张、军纪松弛,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改变这种状况,加强部队建设,毛泽东在“泰和祥号”杂货铺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将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辖一、三两个营及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和辎重队,共700余人。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第二天,毛泽东将部队集合在枫树坪,针对部队情绪低落的现状,发表了讲话:“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背后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带了一个军的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我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路过宁冈砻市时,汽车没有停,直向茅坪驶去。汪东兴前不久打前站时,曾到砻市察看过,决定不在宁冈县城停留。毛主席只向车窗外匆匆地看了一眼,当年他曾走过的朱毛会师桥,便一闪而过了。

车队驶进了令人向往的茅坪,在谢氏慎公祠前停了下来。毛主席扳开车门,一只脚已迫不及待地踏了出去。由于事先未通知当地领导,茅坪四周没有警卫,汪东兴赶忙一把将毛主席拉回车中:“为了您的安全,主席,就在车上看吧!”随即,汪东兴对司机说:“车不熄火,慢速绕一圈!”毛主席略微推开了车门,专注地看着八角楼等,眷恋着喃喃自语:“哦,茅坪!”

茅坪,是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困顿中安家歇脚的地方,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毛泽东在这里的攀龙书院三楼前委会议室办公,度过许多不眠之夜,研究、决策根据地的重大问题,楼下的红军医院,也常出现他看望伤病员的身影;在这里的谢氏慎公祠召开过边界党的代表大会;在这里,访问过洋桥湖的老贫农,察看过步云山练兵;还有这里象山庵的后方留守处、仓边村的湘赣边工农兵政府、桃寮李家祠的红军被服厂、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毛主席专注地望着八角楼,勾起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

——引兵井冈山后不久,结识了贺子珍,也因袁文才等人热心牵线,和她结为伉俪,那是1928年5月。此后,贺子珍相伴左右,10年患难与共:一张张报纸,分类剪贴;一份份文稿,抄写誉正。空闲时还要帮卷“喇叭烟”,忙这忙那,悉心照料,没有菜吃,还要到水沟里捉泥鳅。

——在八角楼里和朱老总对奕情景。一张方桌上,划了个围棋棋盘,每当战斗归来,朱老总总要叫上一句:“润之,下来杀一盘!”当年在八角楼,毛泽东住楼上、朱德住楼下。

——在八角楼里和袁文才商量大事,可惜后来杀掉了,还有王佐。这两个人杀错了,不应该呀!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在八角楼完稿的,当时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还有《井冈山的斗争》……

从茅坪出来,汽车沿着高入云端的盘山公路缓缓前进,直奔黄洋界。

车在黄洋界刚停稳,毛主席就下车快步走向山顶。

黄昏的阵风,把云遮雾障的群峰吹得时隐时现。毛主席环视着黄洋界巍峨险要的地势,满怀豪情地指着周围的山峰说:“这就是黄洋界!当年我们就是利用黄洋界的险要地形,经过和敌人的几次较量,把敌人赶下了山。那时为了减少伤亡,保存自己,我们在这里构筑了一些工事,给敌人很大打击。”毛主席接着说:“东兴同志,你去那边看看,还有没有当年工事的痕迹?”汪东兴和随行警卫席凤舞一起查看之后汇报说:“还有几个地方依稀可以看出当年构筑的壕沟工事。”

毛主席披着大衣,还仔细观看了建于山顶公路旁的黄洋界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系木质结构,碑高5米,是1960年黄洋界刚通车时,由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修筑的。碑的一面刻着毛泽东1928年写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另一面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十一个大字。

那是1928年8月底,当红军大队远去湘南欲归未归之际,湘赣两省敌军见井冈山根据地内兵力空虚,便纠合4个团分两路合击黄洋界,妄图一举摧毁根据地。正在永新西南部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的红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 得知消息后,带领两个连火速回山,会同袁文才、王佐的红三十二团保卫井冈山。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极为险要,是宁冈茅坪、大垅通往茨坪必经之地。为防御敌人进攻,井冈山军民在这里修筑了哨口,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8月30日上午,湘敌3个团向黄洋界发起进攻,守山军民凭借山险,利用木头和石头,一个上午打退敌人3次冲锋。下午4时左右,敌人又发动进攻。红军战士将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从茨坪抬上哨口,立即向敌人开炮。当时只有3发炮弹,前两发都因受潮未打响,哑炮。第三发在敌军指挥所炸响,打得敌人乱成一团。这时,各个山头响起军号,赤卫队员都向敌人开火,在煤油筒里燃放鞭炮,男女老少一起呐喊。敌人听到枪炮声和喊杀声四起,以为毛泽东率红军主力回来了,于是败下阵去。在途中的赣敌闻知湘军惨败,急忙退回永新。红军以不足1个营的兵力,打败了敌人4个团的进攻。“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

毛主席在纪念碑前兴致勃勃地对张平化说:“来,我们在这里合个影!”

毛主席在黄洋界停留了40分钟。

过了黄洋界,车子直达井冈山茨坪。这时,茨坪已是灯火齐明,整个山城一片辉煌。

毛主席在宾馆和前来欢迎他的袁林、孙景玉等握着手,风趣地说:“这回可和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一千多里路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井冈山,还是机械化快!”

考虑到毛主席长途跋涉的辛苦,为了安排好第一餐晚饭,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晚餐桌上摆了茅台酒、香烟、苹果以及丰盛的菜肴。汪东兴发现后,立即找来管理员说:“不是说好了吗?主席每餐四菜一汤,每天是2.5元的伙食标准,你们赶快把烟、酒、水果都收起来。”结果井冈山人想破例安排的第一餐也只是按伙食标准四菜一汤安排,由服务员用竹篮子将饭菜送到毛主席的住处,等他吃过后又提回厨房。

23日中午,毛主席从酣睡中醒来,觉得精力十分充足。这时,汪东兴来到115号房间,看到毛主席精神很好,问:“主席,休息得怎样?”

“可以,休息得还好。这里现在的气候适宜,不冷不热。”

毛主席又对汪东兴说:“请你办两件事。第一,拟一个电报给中央、周总理,告诉他们我已安全抵达井冈山。请他们放心。这里山高路远,如没有急事暂不要送文件来。第二,安排工作人员和专列上的工作人员,还有湖南来的同志分批参观一下井冈山。最好请当地熟悉情况的同志帮忙介绍一下情况,让年轻人增加些历史知识。你抽时间去参观一下井冈山博物馆,回来向我讲讲展览室的情况。”

24日上午,汪东兴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一个高坡上,气势雄伟、庄严。馆门正中上方悬挂着朱德1962年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标,书法苍劲、凝重。该馆收集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以及井冈山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料。

早饭后,毛主席由井冈山管理局领导陪同到宾馆后山散步。

毛主席手持一根井冈山竹杖,迎着太阳,迈步向山上登攀,一路上谈笑风生,健步向前。登上山顶,他久久环视着茨坪全景。

随后,他沿着没有路的草莽山坡往下走去。这时孙景玉赶忙上前,对毛主席说:“主席,前面没有路了。”

毛主席听罢,挥着竹杖微笑着说:“有山必有路。我就不相信这里的山没有路。这根拐杖就是专门探路的,什么都不怕!”他边说边往山坡下走去。

山坡下是机关保育院。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正在门前的空地上游嬉。有几个机灵鬼认出了毛主席,便齐声高喊:“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向孩子们挥手致意。

汪东兴从博物馆参观回来后,向毛主席汇报了参观的情况。他感到看完展览对他的启发教育很大,但也觉得有的历史事实介绍得不够完整,尤其是当年井冈山红军的来历及组成情况没有说清楚,组织机构等情况与毛泽东著作上讲法不一致等。汪东兴把这些问题向毛主席提了出来:“主席,当年井冈山的红军是由哪几支部队组成的?”

“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由四支部队组成。”毛主席说。

“一支是我率领的秋收暴动起义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三湾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井冈山时期被编为第三十一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加一个连的兵力,在永新、宁冈两县交界处驻扎。

“第二支部队是井冈山上原来有的两支小的农民地方武装。这两支小部队分别由袁文才、王佐领导。经过我们派人上山做工作,他们同意我们上山,并接受改编,但有一个条件,即保留原来的建制,保留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这两支小部队后来改编成为三十二团,袁文才当团长,王佐当副团长,何长工被派去当党代表。

“第三支部队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这次起义打响了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在部队向广东潮州、汕头进军时遭到失败,由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部队退出广东,经闽、赣边转入湖南南部和湘南农军会合,并派人(即毛泽覃)和我联系。当得知他们要上井冈山来的消息后,我曾率部去接他们。这样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这几支部队于5月4日在井冈山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1928年12月由彭德怀、滕代远 率领的红五军也来到莲花、永新、宁冈一带与我们会合。这样,井冈山的四支部队对外称红四军、红五军。山上的人多了,吃、住都有困难。人员来自不同成分组成的四支部队,红军内部的矛盾也多了。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大民主,经过商讨,问题和矛盾都能不断得到解决。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部队开始离开井冈山,先后到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福建西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建立了革命政权。以后又扩大到江西瑞金县。这样,中国大地上有了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形势进入一个高潮。

“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由王佐率领的三十二团守备井冈山,坚持斗争。”

毛主席兴致勃勃,一口气讲述了当年井冈山红军组成的来龙去脉。汪东兴为主席严谨的态度、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25日上午,毛主席在住地附近散步。路过停工待建的宾馆小礼堂时,他指了指问:“这在建什么?”

“小礼堂。”袁林回答。

“怎么不建了?”

袁林解释说:“已经下马了。”

“建就建起来嘛,丢下一半不是更浪费。”

袁林小声地说:“没钱。”

毛主席说:“去找李先念,他有。他是一个荷包出,一个荷包进,从这边拿到那边。”

后来刘俊秀专程到北京向财政部要钱,李先念给解决了80万,把这个小礼堂建起来了。

下午,毛主席约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到他住处谈话。

毛主席问:“这几天你们在井冈山观感如何啊?张平化是酃县人,俊秀是永新人,东兴是赣东北弋阳人。你们到井冈山的机会比我多,情况比我了解。我是38年前来过的,现在的井冈山和过去是大不一样了,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大不一样了?”

毛主席听完他们谈的各自的感受,深情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38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的。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38年啊!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高兴、激动。没有过去井冈山艰难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毛主席激动不己,继续说:“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事变,宣布反共。5月21日,发生‘马日事变’,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围攻省工人会、省农协会,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事变。中国革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才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来瞿秋白他们在湖南弄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我说的‘枪杆子里面可以出政权’的话。他们大为恼火,认为‘枪杆子里面怎么能出政权呢?’于是就把我的政治局候补委员给撤了,以后又说中央委员也要撤了。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井冈山,说是把我的党籍也开除了。这样一来井冈山人也火了,不服气,为我打抱不平,要向中央写报告恢复我的党籍和名誉。我劝他们不要写了,开除就开除了,有啥子要紧?他们真开除了我的党籍,我还是要干共产党的。井冈山人听了我的话,很认真地说,开除了你的党籍,你就不能当党代表了,但师长总还是可以当得吧。”

毛主席说到这里笑着说:“你们说井冈山人对我好不好啊?”

他心潮澎湃,继续说:“1927年9月份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有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在修水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我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当时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打长沙。我们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向长沙发起进攻。一团取道长寿街,三团主攻东门市,准备在浏阳与北上的二团会合。结果在围攻战中,原来收编的旧白军残部(指起义前夕收编的流落在鄂南一带的黔军夏斗寅残部邱国轩团)叛变了;加上敌众我寡,我军又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攻打长沙的军事行动就告吹了。

“秋收起义的部队于1927年10月转战至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三湾村。战斗中我观察到这支队伍在战斗中有不听指挥,纪律松懈,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有的人还有旧军队的不良习气,乱拿群众的东西;有的人有农民意识,爱占小便宜。另外,还有官兵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空气等问题。我提议在此整编,把原来的四个团改为一个团,实际当时只剩下两个营,七个连,不足千人。对于那些对革命灰心丧气、摇摆不定的旧军官,根据整编原则,愿者留,不愿留者发给路费让其回家。这样,愿意留在革命队伍的都是经过战斗和过惯艰苦生活的,政治上坚定的贫苦出身的工人、农民以及革命军人。人虽然少了,但却精干得多了。”

毛泽东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为了加强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首先开始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做到班有党员,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在连以上各级都设立党代表。从此这支部队完全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为了革除旧军队的不良制度和习气,我们提出建立新型的带兵方法。实行政治上官兵平等,进行民主建军,成立了士兵委员会。赋予士兵委员会很大的权力,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做错事要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整编前,官兵生活待遇相差悬殊。整编后,改成官兵完全一致,军官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很快使官兵的关系密切起来。部队在三湾完成整编后,我开始考虑上井冈山的问题。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五条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向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井冈山邻近的遂川、宁冈、永新、酃县、茶陵、莲花等县均有党的活动和农民运动,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

“山上有两支地方武装,一支是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袁的部下有一个曾在广州我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人(即陈慕平)。袁文才听说我到了井冈山附近,就派这个人来宁冈古城看我。他和我谈得不错,并表示袁文才欢迎我上山。后来我又派何长工上山与另一支农民武装的领导人(即王佐)取得了联系,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袁文才、王佐的态度很热情,都欢迎我上山。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上井冈山的时机基本成熟。10月份我向部队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之后开上井冈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夹道欢迎我们。上山后袁文才、王佐同意接受我们改编。他们这两支部队编成一个团。这个团人员混杂,经常是在编不听调,不大好管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还是服从了我们党对他们的改编,接受了党的领导,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了。”

毛主席沉默了片刻,又讲了起来:“井冈山是座好山,地形条件好,群众基础好。当时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么穿什么,没有统一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当时除极少数人说点风凉话,闹点情绪外,大多数人是坚定乐观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当年11月,我们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攻打茶陵县城,红军官兵斗志昂扬,作战勇敢,不到一小时就攻下县城,建立了井冈山地区第一个工农兵政府。1928年1月,我率领部队攻打遂川县城,红军官兵猛打猛冲,一鼓作气攻入城内,取得较大的胜利。正值过春节,部队进城后严格遵守纪律,热情宣传群众,并执行‘保护工商业利益’等政策,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经过几次大的战斗后,井冈山周围的永新、莲花等县相继建立起党的组织和工农兵政权,各区、乡纷纷成立起农会、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等组织。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数不清的大小战斗,证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几经失败、周折,我们在井冈山站稳了脚根,扩大了、巩固了井冈山这块革命的根据地。这一段历史,使红军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没有井冈山做后方休整地,战斗的胜利就没有保障。所以现在人们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是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是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是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今天我讲了许多过去的故事,你们还可以再去访问一些井冈山的人民群众。老井冈山人都知道过去井冈山斗争是如何艰难困苦的,都知道无数的井冈山人为了中国革命奋斗牺牲的精神。井冈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毛主席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年井冈山的斗争生活、战斗情景,一讲就讲了两个多小时。

难得听毛主席讲这么多的话,汪东兴拼命地记录,生怕遗漏掉什么。

5月26日上午,张平化夫妇要下山回湖南去了。毛主席在宾馆门前为他们送行。他与张平化、刘俊秀、汪东兴等人合影后,依然站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离开。因随同人员向汪东兴提出想与主席留影,毛主席笑了笑:“大家高兴就都来照吧。”

秘书、医生、护士、警卫、机要员喜出望外,一个接一个地站在毛主席身旁,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送走张平化,毛主席走出宾馆在公路上散步。

刚出宾馆的公路,一位农民正在路边的溪中挑水。毛主席专注地看着那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流去,若有所思。他站立了许久,直到那位农民担水走了,才抬起头,问袁林:“这条山溪的水一年四季都有吗?”

“有,山上的水源很充足。”袁林回答说。

“群众够吃吗?”

“够吃的。”

走在公路上,毛主席感叹地说:“我这次回井冈山来看看,感到变化很大。修了公路,通了汽车,解决了上山难的问题。”

袁林介绍说:“现在进出井冈山建了两条公路,一条是由黄洋界到宁冈、永新;一条由拿山、泰和去吉安。还准备再建一条,由井冈山到遂川,这条路正在修建。”

毛主席问:“现在建有博物馆、纪念碑,还有这样好的宾馆,来客多不多?”

“不少,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来井冈山参观的人很多。”

毛主席说:“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在井冈山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红色政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当时有人提出井冈山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问?我们以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了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我们应该利用井冈山革命的这些历史,多宣传井冈山的革命传统,让后来的年轻娃娃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

袁林等记下了主席的这些指示。

汪东兴问:“当年井冈山的斗争那么艰苦,战斗那么频繁激烈,许多同志英勇献身了,您知道现在还有哪些老同志健在呢?”

“从全国来说,当年在井冈山战斗过的人还不少。包括现在在党、政、军领导岗位的领导同志,如朱德、陈毅、何长工、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陈正人 、江华、曾志 、彭儒、贺子珍等。袁文才、王佐不在了。现在在西藏军区工作的张国华 同志原是王佐部下的兵,是个很能干的同志。”

提起这些老同志,毛主席的心情有些激动。

“今天和你们谈及往事,心情激动是当然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没有战斗,没有工作,没有流血,没有牺牲,不去推翻反革命政权是不可能的,敌人的几百万军队,是不会自行倒台、自行灭亡的。现在,我们胜利了,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井冈山。”

毛主席边谈边走,散步已远离住地,一直到井冈山大厦旁的桥头上,才转身回宾馆。

晚上,毛主席的心情仍不能平静,又找汪东兴谈心。

“这次重上井冈山,往事都想起来了。有些事情还想和你说一说。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军队里有要闹事的,历史上也经常有闹事的。不知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我信。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闹就闹吧,闹一下不要紧,闹一下就不闹了吧。最大的闹乱子的是张国焘。张国焘说他的人多,队伍要听他的。其实人多人少不是关键问题,要紧的是问题的本质,是你的路线正确不正确。比如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八千子弟兵,可长征保留了革命的种子,后来建立陕甘宁根据地,队伍又壮大了。”

毛主席的心情稍平静了些,又继续说:“大大小小的事没有断过,井冈山闹过,闽西闹过,赣东北闹过,中央苏区也闹过。他要闹,你有什么办法。”

27日上午,毛主席要汪东兴第二次给中央、周总理发电报,报告主席平安无恙,如中央有重要文件可派飞机送往江西南昌、樟树机场,然后用汽车送上井冈山。

下午3时,中央派人将文件送到井冈山。汪东兴把文件送到毛泽东住处时,看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词稿: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首词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两句最早发表于1967年8月21日《解放军报》刊载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敲响了帝修反的丧钟》一文中。全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即复刊后的第一期),总题为《词二首》(这两首词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在井冈山,毛主席还写了另一首词即《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毛主席逝世十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

毛主席的这首词现在所见有一件送给邓颖超的清样。总标题为《词二首》,署名“毛泽东”。这首词的标题为《水调歌头》,署名写作日期“一九六五年五月”,横写,有标点符号。清样天头上,写有致邓颖超的信:

邓大姐:

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毛泽东

九月廿五日

两首词的清样下写有邓颖超的附记:

一九六五年夏毛主席接见女外宾时,我作为陪见人,曾问主席是否作有新的诗词?我说很久未读到主席的新作品,很希望能读到主席的新作品。故在主席批送他的词二首的批语中用‘压迫’二字。这两首词,在今年正式发表,有几处主席作了核改。

邓颖超注

一九七六年十月

1976年元旦,毛主席的《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两首词在广播里发表,周恩来恰好从昏迷中醒来听到了。1月2日,服务人员为他读这两首词时,他嘴角露出几丝笑纹,甚至可以听到隐隐的笑声。

28日上午,毛主席散步后回到住所看中央送来的文件,其中有关于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后的情况简报等。

下午3时,毛主席找到汪东兴说:“过去井冈山的许多人民群众为了红军的生存,受尽苦难,流了不少血和汗,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和帮助,我和他们同甘共苦过。你们和我一起参加会见井冈山的主人们。这件事由你安排进行。”

汪东兴即将这件事告诉袁林:“明天毛主席可能要接见井冈山的群众。”

当天晚上,井冈山管理局党委向中层以上干部发出通知:第二天上午8点在管理局会议室开“紧急会议”。山下的干部连夜赶上了茨坪。袁林在会议上宣布了毛主席要接见干部群众的消息。

29日,初夏的阳光把茨坪这个小山城照得分外的娇娆。

毛主席散完步对汪东兴、刘俊秀说:“井冈山是座好山,风光好,空气新鲜,是休息、健身的好地方。我们已住了一个星期,该走了。”

刘俊秀说:“能有这次难得的机会陪同主席重上井冈山,心里非常高兴。现在井冈山的人民迫不及待要见主席。”

毛主席说:“我们难得上山一次,一定要见他们。昨天我让东兴同志安排了。今天见面,见完就走,不要他们送了。”

汪东兴在宾馆门口找到孙景玉说:“主席要回北京了,你一个小时之内集合好茨坪的群众。”

孙景玉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一定集合好队伍。”

不到一个小时,管理局和垦殖场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来了,宁冈县的干部队伍来了,茨坪的工人、农民、中小学的师生队伍也来了……他们按照指定的地点,在宾馆南面公路两旁列队,期待着那盼望已久的时刻。

上午9时,接见开始。毛主席首先来到宾馆餐厅前的小坪场上,会见了等候在那里的革命老人、井冈山的中层以上干部、宾馆的工作人员,并和他们一起照了像。

当年大井乡的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余振坤,见到毛主席心情万分激动。他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在茨坪党团员训练班上毛委员讲课的情形。他牢牢地记住了毛委员的话:“只要我们工农兵团结起来,努力革命,我们的红旗就不会倒!”

革命老人刘立发,当年是暴动队长。1928年5月打下永新城后他第一次见到毛委员。两年后打下吉安,他第二次见到毛委员。今天,当他第三次见到多年来想念的毛主席时,兴奋得满眼闪着泪花。

毛主席在接见袁文才、王佐的遗孀谢梅香、罗夏英时,心情特别激动。他握着两位老人的手说:“难为你们了,你们受苦了。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两位老人含着热泪,深情地说:“想不到您老人家还惦记着我们。”她们祝愿主席健康长寿。

毛主席缓步走过人群,在革命老人谢槐福面前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老人。谢槐福是宁冈茅坪洋湖桥人。1927年10月至1928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在谢槐福家住过。1927年冬,毛泽东身上穿着单衣,却把领到的新棉衣送给了谢槐福。今天,谢槐福站在毛主席身边,仿佛浑身还感到那件棉衣的温暖。他激动地说:“主席,您把革命传统又带回井冈山了。”

是啊,毛主席这次回井冈山,睡的是木板床,吃的仅是2.5元一天的伙食标准,每餐四个小碟的清淡菜肴。据当年参与接待毛主席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在井冈山吃的菜肴是根据他的日常饮食习惯而定,基本上每餐是两荤两素,主要有空心菜、苋菜、小竹笋、鳝鱼、瘦肉等。当时的江西省省长邵式平特意派他的厨师从南昌赶到井冈山为毛主席做了一道弋阳地方菜——弋阳鸡,这是毛主席在井冈山吃的最好的一道菜,然而毛主席也只是浅尝辄止。毛主席在井冈山用过的菜谱大致如下:辣椒蒜籽炒豆豉、弋阳鸡、辣椒蒜籽炒空心菜杆、青椒炒鱼片、素炒豆腐、蒜籽豆豉炒猪油渣、素炒苋菜、小竹笋炒肉、素炒空心菜、炒牛百叶、素炒小白菜、炒鳝鱼片、峡江米粉牛肉、小豌豆炒肉丁等等。井冈山敬老院的老人们知道毛主席来了,他们上山四出寻找小竹笋(当时笋已大多长成竹子了),挖了几棵送给宾馆做了一道菜,毛主席吃了特别高兴:“这是我三十多年前在这里吃过的东西。”

上山后的第二天,毛主席问服务员:“井冈山现在还种不种红米?”服务员回答说:“种的。”毛主席交待以后每天给做一顿红米饭。

离开茨坪前,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带着钱和粮票到宾馆财务室找会计结算伙食帐。会计雷良钊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钱和粮票,他说:“收下这钱和粮,叫我怎对得起毛主席、对得起井冈山的群众啊!”吴连登解释说:“主席外出有严格的规定,这也是纪律,我必须遵守。毛主席最反对的事就是特殊化。”雷良钊只好拿出发票,可是这次他竟不知如何提笔填写。吴连登说:“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噙着热泪认认真真地在交款人一栏中写下“首长”二字,然后依次开出三张发票,号码为006482、006483、006484,票证为“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交款人:“首长”。住宿时间7天,每天伙食费2.5元,共计17.5元。交粮票23斤,购大米款每斤0.12元,计2.76元。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毛主席同革命老人、干部会见后,走出小坪场,步出宾馆,向等候在公路旁的群众走去,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万岁!”

……

为了防止接见时过分拥挤,一部分群众被安排在与公路平行隔着一丘田的田埂上。毛主席问:“那边的群众是做什么?”袁林马上回答:“也是来欢送主席的。”毛主席挥着手:“过来嘛,都过来。”田埂上的群众一齐欢天喜地地拥到毛主席身边。

毛主席频频向人群招手致意,然后在欢呼声中登上了汽车,往吉安方向驶去。

毛泽东已经下山了,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还在井冈山群峰间久久回荡……

当晚,吉安迎来了毛主席,汽车载着他来到了吉安地区交际处。毛主席有些累,下车就进房休息了。

“汪部长,请向主席转达我们的问候,让我们见上一面。”吉安地委书记张笃等请求道。

汪东兴向主席汇报了。“那就见吧,照照相。”毛主席于30日醒来后说道。于是,历史的镜头又留下了毛主席与吉安地、市负责同志的微笑。

随后,车队驶向樟树机场的火车停车处。毛主席上了专列,刘俊秀、王卓超等站在专列旁,目送毛主席。毛主席撩开窗帘,向他们招手告别。

毛主席为期一周的井冈山之行结束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对井冈山山山水水的眷恋、他对井冈山人民的深情厚意,深深地留在井冈山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这谆谆的嘱咐在井冈山群峰间和华夏大地久久回荡。

井冈山讲述毛泽东的故事

(转载自网络)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地势雄伟高大,地形极为复杂。井冈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的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大部分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主峰五指峰海拔1586米。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印刷的图案就是这座山峰。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因为她是第一个我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就是在井冈山点燃,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据资料介绍,经历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共和国元帅有5名、大将3名、上将15名、中将21名、少将12名。曾经有一首歌唱道: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到井冈山走一走红色旅游线路,追寻伟人的革命历程,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不久前终于如愿以偿。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湘洲八大景区,有景点60余处,景物景观270多个。30多处革命遗址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有馆藏文物近3000件。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更详尽地记述了井冈山时期光荣的革命历史。此外井冈山还有雄伟的山峦,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奇异的溶洞,令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惜的是因为时间短暂,我们只游览了茨坪、黄洋界、龙潭等景区的部分景点,尽管如此,也是收获极大,感悟颇多。

在井冈山看到和听到最多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传奇故事,井冈山使毛泽东辉煌崛起,毛泽东使井冈山名扬四海,毛泽东离不开井冈山,井冈山也离不开毛泽东,这里的群众把毛泽东与井冈山看着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这里选取的几个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故事,在当地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央决定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8月30日 ,湖南省委决定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武装队伍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起义的目的是分三路攻打长沙,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三路先后受挫。9月19日,三支部队在湖南文家市会合,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放弃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江西萍乡转移,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会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向罗霄山脉进军。9月25日,工农革命军到达莲花县城,暂时驻扎了下来。在莲花县城,毛泽东接到了江西省委的一封信,信中说,江西省委的意见是要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赣西去,那里有中共领导的袁文才部和王佐部两支农民革命武装,部队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休整。此信与毛泽东的想法一致。工农革命军9月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那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10月2日派人同袁文才、王佐部取得了联系,后来又与袁文才、王佐的代表见了面。这些举措为后来部队上井冈山铺平了道路。10月6日毛泽东亲自前往茅坪会见袁文才,并送给袁文才部100多支抢,赢得了袁文才的信任。袁文才也回赠给起义部队1000块银元,然后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

毛泽东首次使用“井冈山”这个名字

很久以前没有井冈山这个地名。在明末清初,有两户广东人家来到五指峰脚下,他们居住的地方四面环山,好像住在井里,还有一条江水从屋前流过,于是他们就称此地为“井江山”。因他们家乡方言中“江”与“冈”发音相同,外地人都以为这里叫井冈山,于是“井冈山”就慢慢地叫开了。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1928年11月,毛泽东首次使用“井冈山”这个名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一书,从此“井冈山”渐渐的名声鹊起,进而名声大震,永远载入史册。

毛泽东与“九”结下不解之缘

毛泽东的一生与“九”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字代表最大,表示极至、至阳等含义。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极高的地位和权威。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9月19日受挫的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合,毛泽东带领部队向江西萍乡转移,这标志着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的形成。9月29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建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949年3月23日,开完七届二中全会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出发前毛泽东说“我们要进京‘赶考’去。”毛泽东一行乘汽车下山,两天后从涿县改乘火车到达北平清华园站。当天下午,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在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1000多人见面,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夜,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住在香山,毛泽东住香山双清别墅。半年后,9月9日毛泽东移居北平城内的中南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成为开国领袖。

1971年9月毛泽东一路南巡,于9月3日到达杭州。南巡途中毛泽东发表了批评林彪集团的多次谈话。在9月8日晚上,他得到消息说,有人在杭州秘密装备飞机,还有一些异常情况。毛泽东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直觉告诉他,要谨防不测。9月9日,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让自己的专列立即离开杭州,开到绍兴附近。9月10日,毛泽东即离开绍兴,经上海一路返回北京。事后得知,正是在9月8日,林彪写下手令,令林立果等人策划谋害毛泽东,地点就选择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间。正是毛泽东9月9日的迅速反应,挫败了林彪一伙的阴谋。随后就发生了林彪仓皇出逃的“九一三”事件。

1976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77年9月9日,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建成正式对外开放。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铜像的传奇

在湖南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南边有一个广场,广场上伫立着一尊毛泽东铜像。铜像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塑造的。于1993年12月20日揭幕。铜像的雕塑师是中央美院雕塑大师刘开渠和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铜像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完成。铜像重3.7吨,身高6米、底座4.1米,整体高10.1米,寓意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日。

1993年12月,毛泽东铜像从南京起运,途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进入湖南。运送铜像的车队从南京往韶山的路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途经江西井冈山时,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洪水冲毁了通往湖南的公路,车队只好在井冈山留宿一夜。井冈山的乡亲们说:“井冈山是毛主席当年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他老人家多年生活、战斗过的第二故乡,他经过这里要停下来看一看呀!”第二天,公路修好了,车队继续往前开。

当车队来到韶山,路过毛主席故居时,车队的三辆汽车同时抛锚,司机们一看是水箱开锅了。司机们下车,到毛主席故居前的水塘里提了水,给车加水,汽车又开动了。而停车处距铜像安放处仅剩100米。韶山的乡亲们说:“毛主席到家了,要进自己家里看看。”

12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铜像揭幕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程从北京来到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此时韶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观,一是天空出现“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象,天上同时出现太阳和月亮,前后共持续了8分钟。二是地上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尤其是毛主席故居后面的山坡上最为显著,一片娇艳。而正常季节,杜鹃花应该在3——4月的春天开放。人们说杜鹃花也通人性,用最艳丽的花朵,欢迎毛主席回到自己的故乡。

在井冈山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专卖店里,都陈列有按韶山毛泽东铜像1%比例缩小的毛泽东纪念铜像。据介绍,纪念铜像由国家限量发行9999尊,每尊铜像的底座后面都铸有0001——9999的编号,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据说“0001”号铜像被毛主席的家人请走了,“8341”号铜像被毛主席生前的警卫部队请走了。

一位曾亲历毛泽东铜像塑造、安放及揭幕事件的湘潭市委领导撰文说:“如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有关毛泽东同志的铜像有许多版本的传说,至今还有不少人来问我,求证这些传说的真假。不管这些传说是何版本,我认为都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感情,都可以理解。”

在井冈山我们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都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崇敬和热爱。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他生前为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南征北战,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百年之后,他所有的革命经历,都作为红色记忆世代传颂,他的足迹所到之处,都作为红色旅游线路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井冈山是最早在全国提出红色旅游概念的,而井冈山也是红色旅游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05年井冈山的旅游总收入突破12亿元人民币。井冈山也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经济,井冈山市政府还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蓝色碧水”等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重新组合,扩大了景区范围,并通过招商引资几个亿,对毛泽东旧居、黄洋界、笔架山、荆竹山等旅游景点进行修整扩建,新建了星级饭店19家,增加床位5000多个,新注册旅行社21家,完善了占地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的井冈山特色旅游商品市场等,形成了一个红绿辉映的大井冈旅游圈。与此同时,井冈山机场建成全面通航,铁路开通了井冈山至北京、深圳的旅游列车。去年上半年,到井冈山旅游的人数达135.2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突破万人,井冈山成为江西发展最快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持续火爆,并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

毛泽东在井冈山鲜为人知的三大秘闻

资料来源:《解放军报》

三湾夜读

“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境内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那天深夜,毛泽东来到借住的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他将床铺搭在简陋的柜台上,正准备躺下睡觉时,顺着微弱的灯光,偶然瞥见货架柜顶上放着一摞落满灰尘的书。爱看书的嗜好,使他将之取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顿时,毛泽东眼睛一亮,睡意全无。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文化落后的山村,当时能看到这样一部名著是多么不容易。他如获至宝,忘记了一天行军的疲劳,当晚便在昏暗的光线下读了起来。第二天一早便向店主借阅。

毛泽东白天要找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谈心,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工农革命军的改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他仍然抓紧睡觉之前的空余时间来读书。就这样,这套《三国演义》伴随着他度过了在三湾的4个昼夜。

会师轶事

“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在朱毛会师的大量历史资料里,我们发现一位曾经参加过会师的红军老战士写的这样一段回忆。

1928年5月4日,已披上春日盛装的井冈山,阳光明媚,翠绿的山林碧青如洗。就在这天,井冈山砻市镇(原宁冈县城)旁边的一块空旷地上,即红四军教导队操场,官兵们聚集在这里,欢歌笑语,热闹非凡。上午九时许,“井冈山会师 ”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大会由陈毅主持,朱德、毛泽东、王尔琢及党政军各界代表都分别讲了话。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会上宣布部队进行改编,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但大会还有一条没有宣布的消息,那就是毛泽东兼任第11师师长,朱德兼任第10师师长。这时,毛泽东显得非常高兴,挎上了匣子枪,诙谐地说道:“挎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引发出一片欢笑声。随后毛泽东就把驳壳枪交给了警卫员。这是他平生少有的身背武器的历史记载。

亲改课本

1928年5月的一天,天刚亮,从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机关就走出两个人来。矮个子叫赵锦元,是县团委负责人;高个子叫丁钰,是红四军派来协助地方工作的干部。现在,他们完成了毛委员交给的任务,带着昨夜才编好的小学识字课本,急匆匆直奔茅坪,向毛委员汇报。

“毛委员,识字课本的初稿编出来了,请你审阅一下。”老赵从怀中掏出初稿,双手交给了毛委员。

毛泽东微笑着接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忽然,他的眼光停在一段文字上,久久没有移动。

老赵以为毛委员看不清,便站起来看着稿子念道:“土地分到家,有穿又有吃,穷人喜洋洋,工农坐天下。”

毛泽东说:“土地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血汗一寸一寸开垦出来的,而劳苦大众却手无寸土。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土豪劣绅,却食禄万斛、拥有大量良田。如今,我们把土地夺回来,分归贫苦农民,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工农得天下,必须打倒土豪劣绅!所以,这四句,我建议是不是改成: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豪绅要打倒,工农坐天下。”

 
 

 

关闭窗口